“专精特新”专题研究: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

1 经济背景:疫情之后预计我国经济将回归“新常态”

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退,预计我国经济将切回“新常态”路径

2014 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疫情影响消退后我国经济将回归“新常态”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在 1981-1990 年、1991-2000 年、2001-2010 年、2011-2020 年、 2021-2026 年,我国 GDP 实际增长率的均值分别为 9.3%、10.5%、10.6%、6.8%、5.9% (根据 IMF 预测值计算)。显然 2010 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下台阶。2020 年-2021 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 持续近两年的外生冲击,2021 年随着疫苗接种、特效药的推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新冠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展望 2022 年,预计我国经济将回归到“新常态”路径,其重要特征 是: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 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经济发 展动力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传统优势逐渐弱化

我国用工成本等传统要素优势递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弱化。经济“新常态” 的重要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增量经济模式转向存量经济模式。 这是因为我国高速增长阶段所凭借的传统优势在不断弱化:第一,2012 年我国 15-59 岁 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 拐点阶段,人口红利消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过往;第二,2013 年后投资和资本 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逐步减弱,但是目前无论是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 经济体,我国投资率仍然偏高,且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比也偏高。就长期 趋势而言,预计未来投资尤其是基建地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减弱。

我国正在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亟待通过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新常态” 背景下,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我国经济要更多 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当前我 国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偏低。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围绕 “创新应用”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第一,我国工程师、企业家数量足够多,人力资本优势 逐步显现,创新能力逐渐变强,在专利、设计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第二,我国市场纵 深广、层次多,消费者需求多元,新应用、新产品更容易在我国快速铺开;第三,我国拥 有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新产品设计的快速投产与应用。我们认为, 过去我国在大规模组装、低成本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归结为“规模体量”优势,未来 我国需要逐步依靠“创新应用”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政策推动: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常态”,此后的“十三 五”期间(2016-2020 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重点任务是以“去产能”为 首的“三去一降一补”。截至 2019 年,我国基本提前完成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随着“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完成去产能任务。2020 年 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总而言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 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已经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目标是坚持创新 驱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

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 链领航企业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建设制造强国。 第一,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和产业循环不畅是我国的突出矛盾,要推动供应链产业 链优化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第二,我国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现高质 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要真正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 源地。第三,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也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 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强链补链”,我国正在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工信部 2011 年就已提出“专精特新”这一概念,2016 年又明确提出“制造业单项冠军”。2021 年,“十 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后党中央和 中央政府各级部门对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愈发重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3000 万家(工信部 2018 年底数据),我国正在此基础上持续构建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 其主干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除此 以外,还有“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不同的层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内领先,专注细分赛道、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我国的“专精特新”有多个层级,包括超过 11 万家“专精特新”入库培育 企业、4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22 家工信部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共三批),在 4922 家工信部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又有 1438 家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两批)。工信部公示的三个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 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有 248 家、1744 家、2930 家,共包含 361 家 A 股上市公司(其 中 17 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54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中 118 家是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

制造业单项冠军:全球领先,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领域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自 2017 年 1 月工信部等部门认定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认 定了六个批次,每一批会包含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前三批还包含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单项冠军产品。

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具备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例如 中芯国际、华为、宁德时代等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链领航企业。一方面,产业链领航企业 将与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深入合作,强化、补充我国的产业链。另一方 面,我国正在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 “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 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有望成为我国推进产业升级进程中的一个中长期政策导向

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我国正在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我国要加 快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2021 年以来“十四五” 规划等国家顶层设计也多次提及要通过资本市场助力制造业发展。就存量融资结构而言,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占比仍然较低,根据我们的测算,截至 2019 年底,美 国直接融资占比约为 71.4%,日本、德国、中国分别为 57.0%、46.8%、36.3%;美国股 权融资占比约为 59.8%,日本、德国、中国分别为 50.7%、42.6%、25.5%。设立聚焦“专 精特新”的北交所,正是我国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里程碑。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是一体两面的趋势。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实现金融结构与创新型 经济相匹配,激励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是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 目标。党中央已经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科技创新 类企业,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是一体两面的,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 展、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有望成为我国中长期的政策导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参考美国,科技创新有望带来创新型中小企业牛市

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20 世纪 70 年代后,美国经历着和当下类似的宏观经济背景,美国寻求以 ICT 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升级之路。第一,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通胀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传 统工业式微。第二,德国、日本等经济体相继崛起,经济竞争力日益提升,不断抢占美国 货物出口份额,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第三,战后婴儿潮的拉动作用开始 衰减,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房产投资收益率降低,股票投资收益开始超过房地产投资 收益。第四,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例如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政府采购扶持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1982 年的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SIBR)保障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由此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多重因素作用下,70 年代 后,微型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1G)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大规模民用,美国以 ICT 产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纳斯达克的成立开启美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近十年牛市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纳斯达克成立,开启科创类中小企业牛市。在 20 世纪 70 年代 的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美国诞生了一大批 ICT 领域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以“硅谷” 为代表);这些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活跃于硅谷的风险投资也需要更加畅通的投入-退出再投入通道,而公司上市则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1971 年 2 月,美国 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为了规范混乱的场外交易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创建了纳斯达克 (NASDAQ)。纳斯达克便利了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 1971-1974 年以“漂亮 50”为代表的大盘占优市场风格结束,美国创新型中小股票随即迎 来了 1975-1983 年近十年的长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强链补链、成长可期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挂牌公司画像

A 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制造业中小市值公司。在 4922 家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中,有 361 家在 A 股上市(其中有 17 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有 42、173、146 家。这 361 家 A 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 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要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科技含量较高;第二,绝大部 分属于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信息技术等行业,契合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强化工业“四基”、强链补链的基本定位;第三, 大部分市值小于 100 亿元,且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具有小而美的特点。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挂牌公司大部分属于制造业,市值大多不足 10 亿元。在 492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 354 家在新三板挂牌(其中有 172 家是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有 24、121、209 家,其中基础层、创 新层分别有 223、131 家。这 354 家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挂牌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绝大部分属于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信息技术、电气设备等行业,契合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强化工业“四基”、强链补链的基本定位;第二, 大部分市值小于 10 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新三板专精特新“小 巨人”挂牌公司有望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未来成长可期。

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公司画像

A 股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制造业中小市值公司。在工信部评定的六批次 465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有 183 家在 A 股上市。这 183 家 A 股制造业单项冠 军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要是 A 股主板的中大型优质企业,绝大部分属于机械 设备、交运设备、电子设备等行业,其中很多公司在相关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节点 性作用。第二,大部分市值大于 100 亿元人民币,相较于 A 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 司市值规模明显抬升了一个台阶;第三,大部分也是民营企业,但是相较于 A 股专精特新 “小巨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占比显然提高。

我国创新型企业有望迎来市场更多关注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在经济发展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致力于通过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在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提升科技竞争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必然选项。 聚焦“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在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同时,有望 推进我国“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为我国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带来更多助力。 “十三五”期间,大盘白马股单边占优的市场风格预计难以延续,“十四五”时期,创新 型中小企业有望迎来市场更多关注。在我国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的进程中,各产业链 上“小而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值得进一步挖掘。

5 投资主线

预计疫情后我国经济将切回“新常态”路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 用工成本等传统要素优势递减,投资的拉动作用弱化;因此我国正在凭借工程师红利、完 整工业体系等条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为了从“规模体量”优势转向“创新应用”优势, 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从“十三五”期间的“三去一降一补”转向“十四五” 时期的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强链补链,为此我国正在 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领航企业”这一创新型企业发展体 系。目前工信部已经公示了三个批次共 492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包含 361 家 A 股上市公司,354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六个批次共 465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其中有 183 家 A 股上市公司,5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聚焦专精特新的北交所的成立表明我 国致力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完善“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支持创新型企业 发展有望成为我国中长期的政策取向。参考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在相似宏观背景下的发展 经验,纳斯达克的成立开创了美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近十年的牛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