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掘金优质央企报告 央企改革如何运作?

一、政策部署:央企改革如何演变?

(一)战略内涵:“压舱石”、产业链领航

央企改革的战略性含义之一:央企改革是国企改革中的主力抓手,国民经济的 “稳定器”、“压舱石”

第一,央企是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核心组成,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行业上主要集 中于军工、电力、通信、机械设备等攸关国民经济的重点工业领域。 第二,在历次的国企改革中,央企均起到“排头兵”作用,一是央企带头示范试 点,二是央企改革成效往往相对优异。

央企改革的战略性含义之二:国企改革正步入历史新阶段,着重培育产业链领 航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拉开序幕,共经历了四轮国家层面的改革,分别 为初步探索+试点阶段、专项改革阶段、国改三年行动阶段,到22年5月开启的央企 上市公司三年改革阶段。国企改革的目的也从脱困、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进展到如 今的培育一批产业链领航央企上市公司。

(二)改革脉络:试点→专项改革→全面改革→“重点突围”新阶段

1. 第一阶段:经历过扩权让利、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期后,2015年发布“1+N” 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央企率先试点。 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形成“1+N” 政策体系,成为国企改革的的顶层设计文件;2016年2月,在14年7月“四项改革” 基础上,“十项改革试点”开启,聚焦央企混改、并购重组、员工持股、薪酬激励等 措施,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垄断领域开展混改 试点,其中,央企积极参与并率先试点。 第一,在央企混改试点后,其余国企陆续开启混改试点,2016-2019年共公布四 批总计208家混改试点企业,其中有133家央企占比64%。19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 布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是混改政策中首个操作层面的文件。 第二,重点推动央企并购重组,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 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国家安全领域、产能过剩、优质央企强强联合、 产业协同创新等方向的央企并购重组。 第三,员工持股试点企业范围包括央企二级以下子企业和地方国企一级以下子 企业,行业上集中于家电、汽车、纺织服装等充分竞争行业。

2. 第二阶段:2018年起,“双百行动”、“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三 个标杆”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依次展开,央企树立改革示范榜样。 第一,2018年起“双百行动”选取百家央企和百家地方国企进行试点,在改革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至今仍持续推进并更新试点名单,22年8月国资委官网公布了最 新更迭的“双百企业”名单,其中81家上市公司中的42家是央企上市公司。 第二,2019-2020年,国务院公布两批国企区域性综改试验共7个城市,即上海、 深圳、沈阳、杭州、武汉、西安、青岛,形成区域差异化改革+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 的改革格局。 第三,2020年4月“科改示范行动”启动,选取200余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 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科技型“大国重器”,至今仍在发挥其示范效 应,22年8月国资委官网公布了最新版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共439家企业,其中, 52家上市公司中的32家是央企上市公司。 第四,2020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落 实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 的世界一流企业”,并最终确定“三个标杆”包含200家标杆企业、100个标杆项目 和10个标杆模式,其中,中央企业143家标杆企业、81个标杆项目和9个标杆模式。

3. 第三阶段:2020-2022年国企及央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改革正式开始。 第一,国改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 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包含三大要点:(1)十九 大的国改要求具体化;(2)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快落实落地“1+N”政策;(3) 推广“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经验成果。 第二,央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9月国资委部署央企改革三年行动,着重 在七个方面作出要求:(1)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和结构调整(关键领域);(3)混改;(4)市场化经营机制(经理层任期制及契约 化管理);(5)“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6)突出抓好“双百行动” “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三个标杆”等专项工程;(7)党建。 第三,三年行动即将收官:2022年9月国务院国改办提出在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将围绕五类任务补短板强弱项:(1)公司权责清晰;(2)人员管理激励制度;(3) 培育“链长”企业;(4)市场化经营机制,包括混改等;(5)优化国资监管。

4. 第四阶段:新一轮央企改革开启,央企上市公司“重点突围”新阶段。 第一,央企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22年1月国资委规定央企在“两 利四率”指标上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 速,控制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研发经费的 投入。 第二,央企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 示范场景,组建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21年10月国资委和工信部共同签署《关于 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央企加快信息 化工业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 第三,央企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大布局新能源和低碳技术,二是推进煤炭等 节能降碳,更好发挥重要能源资源生产自给的支撑托底作用。(1)21年12月国资委 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定调央 企绿色低碳转型;(2)22年8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办法》,继续明确央企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第四,央企“卡脖子”技术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新央企集团,深入实施 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和 产业链领航企业。(1)22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 的三年计划,提出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2)22年9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 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共7个领域、384项技术产品;(3)专业化整合, 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

(三)重点措施: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激励管理

纵观四个阶段的改革路径,资本市场对央企改革的助力主要体现在资产证券化、 并购重组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1.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率=被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资产总额,是混改的重要 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注入、分拆上市、整体上市等方式,如21年11月中广核风电公 司引入14家战略投资者共305.3亿元,用于风光项目的建设和新业务拓展。 2. 并购重组:(1)低效无效资产盘活;(2)产能过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3) 强强联合,同业竞争资产重组,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4)以大并小,加强 资源整合。 3. 激励管理:包括实施市场化绩效管理机制,实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薪酬 激励等市场化激励约束。

二、资本线索:央企改革如何运作?

(一)线索一:“双百行动”

“双百行动”划定央企改革中具备示范效应的重点企业,该类“双百”央企往 往盈利能力高于全部央企,且相对跑赢,是央企中的优选方向之一。 2018年国资委提出“双百行动”,选出一批企业率先落实“1+N”政策体系的改 革要求,为其余央企的改革提供示范带动作用,22年8月最新划定449家“双百”示 范企业,其中有40家央企上市公司。从行业市值占比看,“双百”上市央企集中于 电力和房地产,市值占比分别为37%、15%,远超其他行业;市值上集中于200亿以 下小市值央企,27家“双百”上市央企市值小于200亿元。

从盈利能力看,“双百”央企的ROE水平持续高于全部央企和万得全A,是央企 中的优选方向之一,22H1“双百”央企的ROE(TTM)为9.65%,高于全部央企的9.55%。 从指数收益上看,“双百”央企指数跑赢全部央企和万得全A,21年以来相对全部央 企超额收益9%。

(二)线索二:“科改示范行动”

“科改示范行动”划定具备改革示范效应的科技型央企,21年起纳入更多“专 精特新”企业,“科改”央企的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全部央企,是央企中的优选 方向之一。 20年4月国资委启动“科改示范行动”,选出一批科技型企业率先落实市场化改 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型央企市场化改革起到示范效应,22年8月最新划定 439家示范企业名单,其中有29家央企上市公司。从行业市值占比看,“科改”上市 央企集中于军工和IT服务,市值占比分别为24%、17%;20家“科改”上市央企市值 小于200亿元。

“科改”示范名单中将更多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助力打造产业链领航央企。 21年底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就在“科改示范行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科改”企 业名单扩围重点方向之一是专精特新企业。根据最新“科改”企业名单,有6家上市 /挂牌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

从创新能力看,“科改”央企的研发投入水平显著高于全部央企,与创成长水平 相当,22H1“科改”央企的研发投入强度为6%,高于全部央企的1%。从指数收益 上看,“科改”央企指数跑赢全部央企和万得全A,21年以来相对全部央企超额收益 19%。

(三)线索三:整体 IPO

改革促进了央企整体IPO水平,“双百行动”、央改三年行动等均推动央企IPO 规模、单只募资规模提升,且在“科改行动”推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IPO提高。 2019年起央企IPO规模和单只募资规模快速上行,在“双百行动”开启的第二年,央企上市规模的提升就取得明显成效,国改三年行动同样助推了央企IPO规模提 高,2022年至今,央企IPO发行11家,共募资1023亿元,单只募资规模达历史最高, 为93亿元。 得益于“科改示范行动”,2020年起双创板上市的央企数量规模均提高,并开 始在数量上超过主板,2022年至今,双创板有8家央企IPO发行,超过主板的3家。

行业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央企IPO数量占比相对较高,2022年至今,央企 IPO数量占比前三的行业为半导体(10%)、通用设备(6%)、化学制药(6%)。

(四)线索四:分拆上市

央企改革推动央企“A拆A”上市,进一步优化央企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扩大独 立业务融资范围,利于专业化业务做大做强,提高央企整体竞争力。 分拆上市的四种主要方式: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可以分为重组型分 拆和控股型分拆、参股型分拆、剥离退出型四个类型。目前,国有企业采用重组分拆和控股型分拆的方式较多。

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发布以来, 共有2家央企上市公司成功分拆控股子公司至A股上市分别是:(1)2021年6月22日, 中国铁建分拆旗下铁建重工于科创板正式上市,这是A股首单央企分拆子公司上市; (2)2021年10月20日,中国中铁分拆旗下高铁电气登陆科创板。 根据国资委指向,鼓励上市央企分拆子公司上市,预期“A拆A”名单可能满足: (1)整体上市,即仅控股1家上市平台;(2)内部业务板块多,即主营产品类型分 散;(3)估值较低且最好旗下有科创类竞争性资产。

(五)线索五:资产注入

央企改革要求央企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军工、电力等领域的“大集团、小平台” 型上市央企存在资产注入预期。 据22年5月国资委召开的国改三年行动推进会,2020年以来,央企已向控股上市 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4宗,涉及资产金额2653亿元。央企非上市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 司一般满足特征:(1)集团未上市资产较多(资产证券化率较低);(2)上市平台 市值不高且数量稀缺,应重点关注“大集团、小平台”型上市央企(如军工、电力、 铁路领域)。 军工方面:基于Wind数据,我们对部分军工央企按照总资产口径进行测算,发现兵装集团、中电科、航空工业、兵工集团、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6家央企的资产证 券化率均不足20%,平均值仅为10.66%。 电力方面:从各央企上市公司平台总体装机量占集团的比例看,国家能源、华 电集团和国家电力在上市公司体内的电力资产比例大致为44%,41%和33%,意味 着有较大的资产注入空间。

(六)线索六:低效无效资产盘活

央企改革推动经营能力低且融资能力低的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 进行盘活,可通过五个维度来筛选出存在盘活预期的A股上市央企低效平台。 按照国资委指向,低效无效上市平台盘活方式为吸收合并、资产重组等,未来 可调整退出或转移至其它集团,“低效无效央企壳”两个具体特征为缺乏持续经营 能力和长期丧失融资功能。 基于此,我们对A股上市央企低效平台进行五维度筛选,处理标准如下:(1) 盈利能力:2021年ROE(TTM)低于5%;(2)成长能力:近5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为负;(3)现金流量: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占比低于5%;(4)交易活跃度:2021 年至今日均换手率低于1%;(5)融资功能:无存续可转债或者近3年未发行定增计 划。经过上述筛选共得到7家央企上市公司标的。

(七)线索七:同业竞争资产重组

央企改革要求专业化重组形成资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提高了 电力、军工等关键领域且存在同业竞争央企的重组预期。 21年以来上市央企专业化重组工作力度较大,向关系国家安全相关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集中(重点如电力、军工、建材),包括组建成立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 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普天并入中国电科等。

国资委强调央企需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应关注重点央企低效同业竞争上市平台 (小市值、经营不善、主营产品类型存在重合、旗下A股2家及以上)的资产重组预 期。我们通过筛选“市值<200亿&ROE_TTM<5%&近5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低于5%” 的上市央企,并通过其所属行业及主营产品类型确定可能存在同业竞争的部分央企 名单,并补充了市场上已有集团作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或者市场存在强烈同业重组 预期的重点企业。

(八)线索八: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是混改主要方式之一,央企混改基本完成后较少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主因央企更偏向通过股权激励来留住核心员工。 2016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 (“133号文”)、2017年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 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4号文”),分别从央企员工持股规范操作、混 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规范。

员工持股是央企混改的重要实现方式。员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实现与企业的 长期利益捆绑,形成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中长期价值。 除2014-2020年央企混改期间,央企很少发布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原因是央企更 偏向通过股权激励来留住核心员工。2014年以来共有39例上市央企发布员工持股计 划,平均员工认购比例为70.3%,2020年底混改基本完成后,21年没有上市央企发 布员工持股计划,直到22年2月又出现1例。 行业分布上看,没有明显的集中倾向,央企发布员工持股最多的三个行业是计 算机、钢铁和医药生物。

(九)线索九:股权激励

“科改行动”提高科创型央企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预期,21H2以来央企股权激 励明显提速,行业上集中于计算机等科技属性强的领域。 20年以来“科改示范行动”提倡通过股权激励提升科创央企竞争力,建议关注 科技型、中小市值央企股权激励预期。据Wind,统计自2020年以来央企发布的股权 激励计划,从节奏上看,2021年H2以来,央企股权激励明显提速,仅2021年Q4就 公布了31项股权激励计划,占全年总数的66%,但今年以来节奏有所放缓;从行业 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计算机、军工、机械设备等行业;从市值分布来看,市值位于 0-200亿的央企上市公司共54家,占比达到59%。

(十)线索十:分红激励

央企改革的提倡下,上市央企分红次数稳定提升,且央企分红率高于地方国企, 高分红央企行业上集中于周期类板块。 2015年央企改革“1+N”政策体系即鼓励央企在混改中积极实施分红激励工具, 22年4月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 展的通知”,继续明确表态给上市央企现金分红提供积极指导支持。 央企上市公司分红激励次数稳定增加,21年分红总额增速提升,而分红率显著 提高,行业上看,高分红央企主要集中在周期类行业:(1)从分红金额来看,上市 至今现金分红总额大于100亿的央企共有51家,主要分布于电力、券商、建筑装饰、 银行等周期类行业;(2)从分红率来看,混改开启后,央企分红率一路上行,目前 均值保持在27%左右的水平,高于地方国企的25%,上市至今分红率>100%的央企 共有8家,同样分布于房地产、钢铁、电力等周期类行业。

(十一)线索十一:股权受让

2018年底开启的民企纾困政策组合提高央企受让民企股权的数量,本轮疫情使 得央企继续助力民企纾困,并且呈现出向政策支持行业倾斜的新特征。 2018H2起受民企纾困政策影响,央企股权受让数量显著提升,18年11月,习近 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开启了多措并举纾困民企的政策组合,此后 民企转让股权的数量明显提高。基于iFind数据,筛选股权转让方性质为“民营企业” &受让方为“国有法人”或包含“国有法人”的已完成项目,2020年至今,共有103 例民企转让股权给国有法人事件。

上一轮央企股权受让的主要目的是为民企纾困,本轮来看,既有纾困属性,也呈 现靠拢国家重点发展行业的特征,20年以来国有法人股权受让集中于医药生物、机 械设备、环保等行业。 (1)纾困属性: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行业流动性紧张、债务危机频发的背景 下,2021年12月10日,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 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打通并购融资通道,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 的大型房企的优质项目。 (2)向政策支持行业发力:以电力新能源为例,央企正加速收购光伏电站。例 如三峡集团在光伏领域持续发力,收购晶科、协鑫及爱康光伏电站超1GW,交易金 额32亿元;中核集团2021年以来分别收购中利集团、顺风清洁能源、协鑫及*ST兆 新光伏电站约600MW,交易金额在33亿元以上。

(十二)线索十二:回购

改革中提倡央企把回购计划纳入工具箱,从而提升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 央企回购计划数量呈提升趋势。 央企改革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计划来提高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改革以 来央企回购计划数量提升,22年至今共有73次央企回购计划。纵观2015年以来熊市 区间,央企常通过回购稳定预期。根据上证指数进行划分,在最近三轮熊市区间 (2015.06.12—2016.01.28、2018.01.24—2019.01.10、2021.12.31至今),央企以 股权激励注销和市值管理为目标的回购计划占比分别为100%、65.08%、87.67%, 其中,用于股权激励注销有利于增厚EPS,从而维护股价和提振市场信心。

(十三)线索十三:定增

部分央企通过定增方式实现股权激励效果,22年以来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央企 定增数量有所放缓,但更加向电力行业聚拢。 央企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国资股权激励规定相对较复杂,部分央企通过发布定 增的方式实现股权激励的效果,故除2017-2020年再融资规则收紧期外,央企定增发 行均有所提速,2021年央企定增募资额同比增加29%,但22年以来受市场整体行情 影响发行节奏放缓,更加向部分行业集中。 电力行业的央企身兼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一方面要发力布局新能源,另一方 面要保障能源安全。从定增数量结构上看,20年以来公用事业、军工、计算机等行 业央企的定增次数远超其他行业,其中电力行业定增13次,共募资512亿元,占全行 业的10%。

(十四)线索十四:可转债

混改基本完成后,央企可转债发行节奏放缓,同样更向电力行业集中。 在央企引入财务型战略投资者的方式中,发行可转债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1)民营企业可通过认购可转债参与相关领域央企的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混合所 有制改革。(2)于央企而言,可转债同一般债务一样增加了企业可支配的资金或资 源,但可转债的债转股属性,会对企业的治理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引发企业股权结 构的变化,应提前考虑设置好合理的股权比例。 在央企混改试点的带动下,2017年起上市央企可转债发行数量明显上行,2020 年混改基本完成后,数量有所下行。行业上看,电力、IT服务、银行领域的央企可转 债发行数量最多。

三、产业方向:央企改革如何突围?

(一)方向一:数字化转型(智慧能源/智慧交通)

从政策上看,央企在推进两融和数字化转型中起战略性支撑作用,21年10月国 资委和工信部共同签署《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 议》,为在央企中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组 建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提供了政策指引。 我国央企正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据《数字国资》最新统计,截至2022 年7月4日,共有62家央企公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主要聚焦在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 领域,如(1)智慧能源领域:国家电网提出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深化北斗、5G等 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2)智慧交通领域:东风 汽车提指出在产品端发力智能汽车,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央企改革也相应在数字化转型方向做出示范性指引,“科改示范行动”的名单扩 围侧重点之一也将是吸纳能够将5G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运用的科技型企业。 22年8月的最新“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中,共有29家央企上市公司,其中18家央 企上市公司所属的央企集团已发布数字化转型战略,同样集中于能源和交通领域。

(二)方向二:绿色低碳转型(电力/绿色制造)

国资委发力督促央企在节能降碳领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1年12月国资委发布 《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央企绿色 低碳转型路径提供政策指引。22年8月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 护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央企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大布局新能源和低碳 技术,二是推进煤炭等节能减污降碳。 “十三五”时期央企已在绿色减碳上颇具成效,根据国资委数据,“十三五”时 期央企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十二五”下降18%,截至2020年末,央企先进 高效煤电机组容量占比超50%,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42%,其中,央企 的水电装机容量占国内装机总量的54%、风电占67%、光伏占28%。

根据国资委官网公布的26家央企绿色低碳转型案例和绿色发展行动解读,央企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共有五个重点方向:(1)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如煤炭、石油、钢 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两高”产能;(2)布局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 化、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3)发展循环经济,如危废资源化、再生金属等;(4) 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如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碳捕集等;(5)建立绿色投融机制, 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绿电交易等。

(三)方向三:“卡脖子”技术突破(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

央企在突破威胁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备引领作用,根据国资委规 划,“十四五”期间央企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 键核心技术。 根据《科技日报》资讯,目前国内至少存在35项卡脖子技术。大致可以将其划 分为四个类别,即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结合 我国央企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有10家上市央企在“卡脖子”相关领域进行技 术突破。

央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1年5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 荐目录(2020年版)》,54家央企上榜,其中有13家央企上市公司,公布了包括核心 电子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分析测试仪器、基础软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高端装 备及其他等8个领域,共178项技术产品,覆盖了半导体、新能源、操作系统、软件 开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四)方向四:“一带一路”优势产业机遇(电力/机械工程)

央企是“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之一,据国资委公布数据,已有81家央企参与 沿线项目超过3400个,“十三五”期间央企实现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对外 投资收益率达到6.7%。据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官网数据,2020年参与投资 “一带 一路”国家项目的主要是央企。其中最大的投资方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投资额占 比9.7%。位列第二的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投资额占比7.5%。

除了传统的能源、交通领域外,一些尚未被中国企业投资或投资较少的国家或地 区在部分行业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例如新加坡的电子信息行业、以色列的生物技 术和超级计算机等行业等,央企应当把握这些地区及优势行业带来的新机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