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企业出海专题研究 大变革下的新出海潮

大变革下的新出海潮

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同时还是全球第二大的消费市场;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 间、缓和成本上行的压力,出海是中国优秀企业的必然选择。与早前版本的出海(资源购 买、项目承揽、产品出口等)不同的是,新一轮的出海,以全生态链(Ecological chain) 出海为显著特点,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变化:1)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新市场、新需求、 新渠道;2)持续的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工程师红利等,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 出海积攒下了丰富的资金、人才和通路。凭借新环境(New Environment)和新基石(New Cornerstone),中国企业在新一轮的出海潮里,将获得新的机遇(New Opportunity)。

新环境(New Environment)

近几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能源转型、地缘政治、新冠疫情等,对全球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造就了新的外部环境:发展了新市场、催化了新需求、形成了新渠道,给新品牌、 新产品提供了新机遇。

新需求催生新品牌

需求常变常新,是不变的道理。同一个消费者、同一个市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产生 新需求;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市场,发展到了相同的阶段时,也可能会产生出有别于他 人的新需求。这个持续变化的需求,为后发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世界已进入新的时代,新需求催生新品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均 GDP 先后 达到 1 万美元水平,近期有所下降。对标欧美的七十到八十年代,居民的消费需求走向多 元化、品质化,品牌意识崛起,催生新的市场和品牌。 ESG 理念与新能源技术对需求造成深远影响。ESG 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 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的影响,美、加、日等国的可持续投资快速增长。全球对气 候目标达成一定共识,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地缘政治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非石 化的新型能源崛起。 更加融通的市场呼唤全球型企业的诞生。互联网技术推动世界的融通,电商与跨境物流降 低跨国交易壁垒,商品与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更加融通的市 场中,跨国性企业在全球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孵化新渠道

数字设施建设和设备普及孕育新渠道。互联网、大数据、在线支付等技术很大程度降低交 易壁垒,孵化全球贸易新渠道,推动跨境电商、虚拟商品等新形式的贸易形式兴起。全球 主要国家的互联网用户占比已超 70%,为新的贸易方式提供了基础(世界银行/2020)。截 至 2022 年 6 月,共有 221 家网络运营商在全球 86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 5G 商用,全球 5G 网络人口覆盖率达 26.59%(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更高效、更先进的互联网 技术将进一步加速全球化进程。 数字技术推动贸易体系和贸易模式变革。世界贸易经历了传统贸易(最终产品)-价值链贸 易(中间产品)-数字贸易的演进,其中数字贸易包括贸易方式(数字订购)和贸易对象(数 字交付)的数字化。跨境电商为数字订购代表业态,2019 年全球 B2C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 模达 4400 亿美元,全球跨境网购人数达 3.6 亿人;数字服务为数字交付代表业态,2020 年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 31675.9 亿美元。2011-2020 年,全球数字贸易 CAGR 达 4.4%, 显著高于服务贸易(1.2%)和货物贸易增速(-0.4%)。

新基石(New Cornerstone)

外部环境提供了出海的土壤,但内在的准备更为关键,提供了养分。过去几十年,中国企 业在资金、人才、渠道三个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中国公司出海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内需市场大,完成资金储备

中国在发展中已积累足够的资金。作为具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GDP 规模和消费支出规模均已成为世界第二。过去二十余年,中国本土工业企业创造了超 70%的利润,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储备了大量的资金。根据世界银行,中国的储蓄水平位 居全球首位,但 2020 年对外投资存量仅有美国约 40%,仍有充足对外投资空间。 中国企业有更多全球化的空间。2022 年,中国上榜《财富》世界 500 强的企业数量达到 145 家,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百强跨国企业的海外资产、营收占比 仅为约 17%、19%(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1),而世界百强跨国企业的海 外资产、营收占比分别为 54%、58%(UNCTAD/2021),中国企业的出海空间较大。

工程师红利蓄能,完成人才储备

中国工程师红利为出海奠定基础。根据 UNESCO Science Report: The race against time for smarter development,2018 年中国研发人员数量为 186.6 万,在全球占比达 21.1%;中国 已有 24.4 万人具有科学家与工程师职务(职称)(教育部/2020),工程师红利在中国显现。 教育方面,中国持续发力。202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为 826.5 万人,其中研究生毕业 人数达 77.3 万人,中国高校的世界排名亦不断上升;2019 年超过 80%的留学生选择回到 中国发展,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加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研发方面,中国正加速前行。2014-18 年,全球研发投入上升了 19.2%,超过全球 GDP 的 增长(14.8%),而其中增量的44%来自中国;在此期间,中国占全球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1.2% 增加到 24.8%。2020 年,中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已达到 2.4%。中国已成为国际 IP5 专利占比最高的国家,在全球占比达 31.7%,而美国、日本、欧盟分别为 21.7%、20%、 13.9%(UNESCO/2019)。

基础设施升级迭代,完成通路准备

渠道:数字经济,全球统一大市场。 数字经济发展促成全球统一大市场,中国成为先行者。1)电商打破地域限制,全球商品全 球卖成为可能。中国电商企业在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内循环市场“勤修内功”,阿里巴巴、京 东、字节跳动、快手等头部平台在生态成熟后持续向外规模化输出“中国模式”。 2)游戏、 社交、影音等数字行业打通全球虚拟生态。腾讯、字节跳动等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 取得了不俗业绩,而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腾讯等公司的会议软件已经在超过 200 个 国家和地区上线(来源:腾讯会议国际版官网),并成为联合国的技术方案全面提供方。3)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底层支撑。中国数字企业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已具有优势,中国累计申 报活跃 5G 专利家族数量位居首位(iPlytics/2022),华为、中兴等企业 5G 专利份额排名前 列,而在瑞士、德国、芬兰、荷兰、韩国、沙特等 13 个国家,华为承建的 5G 网络用户体 验均为最佳(来源:公司官网)。

金融:电子支付普及,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球化通路准备。1)电子支付普及、第三方支付发展推动全球交易。 Alipay、微信支付、财付通等先行者促成了新的交易方式和标准,为企业出海建厂、电商海 外销售等提供便利,而第三方跨境支付同样迅速发展(17-21CAGR 达 27%)。2)银行/券 商毛细血管作用明显。银行在海外开设的网点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与 保障;券商立足香港布局全球,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多元服务。3)中国企业出海带动 人民币使用率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反哺商流发展。我国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CIPS 的交易已初具规模,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支付金额仍有很大提升空 间。中国企业的出海与人民币使用率提升将持续相互促进。

物流:物流通达、基建先行。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海外基础设施 建设和物流运营与企业出海发展密切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和物流运营,不仅是一条现代化 的物流通路,还是一条重要的商业通路,服务于沿途的所有国家和城市,为中国企业出海 打开了新市场。 海上运输方面,我国港口企业已覆盖全球投资和布局,在全球打造对重要航运节点的码头 控股网络,从而提供成本、服务及协同等各方面具有联动效应的整体网络,并为中国企业 出海创造最大价值的共赢共享平台,接通全球航线。陆地运输方面,中国基建承包商抓住 “一带一路”机遇率先出海,投资共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中国 承包商积极竞标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基建合同,成为海外业务的先行者。中国承包商有 较强国际竞争力,中国共有 78 家承包商名列 2021 年《工程新闻纪录》杂志(ENR)全球 承包商排行榜前 250 名(榜单以企业 2020 年海外营业额排序)

物流园/工业园方面,招商局集团持续创新招商方式,助力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通过提升园 区综合配套实力和对外招商引资的吸附能力,在国内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搭建起海外 园区与国内企业沟通交流的渠道,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同时也不断引进第三国企业 落地海外园区,海外园区日益成为所在国市场主体及第三国市场主体服务区域市场的平台。 快递乘全球数字化和线上零售东风,依托标准化服务和规模优势的特征,成为物流出海中 的优质赛道。快递护城河低于科技和消费,有利于后发者追赶,企业跨地域和跨产品扩张 相对容易。我们认为本土快递企业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优秀的服务意识和庞大的国内市 场提供国际化试错空间,具备海外扩张的竞争力。 极兔速递借鉴中国市场的快递物流管理运营经验,成为东南亚快递行业的龙头。2015 年 8 月,极兔速递在印尼雅加达创立,凭借 OPPO 的业务迅速起网。极兔速递与印尼几大电商 平台开展合作,凭借免费上门的高性价比快递服务崛起,2017 年已成为印尼排名第二的快 递公司(资料来源:J&T 官网),后续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成为在海外增长最快的中国快递企业。

新机遇(New Opportunity)

对比欧美公司出海和中国的早前出海模式,我们认为现阶段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为中国公 司出海提供新的机遇。具体体现为:1)和早前欧美企业出海不同,面对的是更加融合的全 球大市场、更加均衡的全球产业链布局;2)和中国早前的初级出海模式不同,依托了过往 几十年的积累,在能源、技术双重自主提升之下,上下游行业配套出海,且部分行业在全 球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

对比欧美早前:更融合的市场、更均衡的分布

中国面对更加全球化的市场。根据 WTO,全球生产活动的价值链经历由本地化向全球化的 趋势,跨国生产产品占比提升,全球生产联系变的更为紧密。近三十年,全球贸易关税税 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疫情推动全球价值链变迁。疫情产生以弹性为目标的网络重组趋势,即从长且集中的配置 到短且分布式配置的对角线移动,通过生产回流或近岸化和产地多样化实现。受影响较大 的行业包括价值链密集型行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和设备以及纺织和服装)。这些行业约 占全球所有行业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的新建投资)的 20%,但如果 仅考虑制造业投资则接近 50%(数据来源:UNCTAD)。它们通常是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战 略的支柱,在国际生产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比其投资规模更大。这些行业的生产网络重构 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对比中国早前:自主性强、上下游配套、从跟随到引领

过去的中国出海:传统的资源购买、项目承揽与产品出口。过往的出海,核心是借助国内 制造优势和成本优势,进行资源品采购(矿产、石油)、项目承揽(建筑、通信、交通)、 通路搭建(银行分支机构)、产品出口(中低附加值产品),攫取微笑曲线中段的价值。随 着人口红利消减、生产成本上升、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过去的中国出海模式面临转型, 但全产业链优势和庞大的内需仍将作为重要的支撑。

现在的中国出海:自主可控与走向引领。中国正走向能源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部 分行业在全球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近几年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加,光伏、新 能源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在世界已占据重要地位。在 Brand Finance 公布的 2022 年世界 品牌价值 500 强中,中国有 84 个品牌入围,合计价值达 1.6 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中国 的产品和技术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竞争力,而更“卷”的经营模式和更强的经营韧性可对海 外竞争者形成降维打击。

全生态链(Ecological chain)出海

如之前所述,中国企业的这轮出海和以往不同:在内外环境的大变革中,以全生态链出海 为显著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基础设施率先铺路,促成全球统一大市场的电商、 电子化和国际化的金融、设施和运营双网铺设的物流,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基石之一,同时 也是全生态链的重要构成部分;2)上下游携手并进,在部分新领域,上下游企业都抓住弯 道机遇,共同成长且相互成就;3)自主可控,在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中国企业逆势追赶, 实现了技术、能源、品牌、制造、物流等多方位的自主可控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三种出海

制造出海——成本与贸易壁垒驱动传统产业外迁

寻求更低的成本,主动出海。近年来,中国“招工难”现象屡见不鲜、劳动力工资亦持续 提高。究其原因,继跨过刘易斯拐点后,老龄化人口结构问题亦显现,使我国劳动力由过 剩转为短缺,人口红利优势缩小。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有充足的适 龄劳动力并且工资更低,形成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也对产业结构作出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显现,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越南、柬 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土地成本低于中国。这些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基础税率也 均低于中国,同时,为鼓励外商投资,可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劳动力、水、 电、土地、税负等生产要素看,东南亚主要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吸引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 出口导向型企业主动外迁设厂。

在贸易壁垒中寻找生机,全球设厂。2018 年以来贸易摩擦增多,中国产品出口关税壁垒与 原产地监管趋严,以规避壁垒为契机,中国企业纷纷开启海外建厂布局。海外工厂选址通 常首选 “一带一路”辐射的东南亚区域,享受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与更低的税负压力。相较 于中国,从东南亚各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贸易环境更为宽松。RCEP 协定的落地也加速 了产业外迁至东南亚。然而贸易摩擦不停歇,美国已对东南亚地区的轮胎/床垫等产品实施 “双反”制裁。为应对可能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同时满足更多海外客户的需求,中国企 业海外建厂进一步拓展到印度、墨西哥等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维持风险最小化。 疫情使跨国供应链的脆弱性显现,而垂直一体化模式更能保障订单准时交付,这也加速了 产业链中上游环节跟随下游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外迁。

产品出海——新势力、新市场、新增长

传统优势:延续高速发展,出海势在必行

中国市场体量庞大,经过多年激烈的竞争,磨练出一众具备优势的行业与公司,他们拥有 稳定的供应链和领先的技术,可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已经逐步构筑全球竞争力。而若 拘泥于中国,或已无法延续高速的发展。同时国际新环境下,近年数字设施和技术孵化全 球贸易新渠道和新模式,使得海外市场更加全球化,为传统优势企业出海提供新机遇。 对于 ToC 消费优势行业,我国市场或已逐渐红海,出海过程中,本身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传 统渠道已足以支撑快速渗透,而线上能力的输出为加速出海提供新契机。不过我们认为中 长期品牌出海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市场份额,相关公司需要利用在我国培养的研发、供应 链等能力,进行以品牌力为导向的营销,解决本土消费者需求。我们认为 ToC 行业中,建 议关注新能源车、手机和家电等行业,已在国内市场浮现优势公司,并有望在全球范围继 续引领行业,实现品牌力的提升。 其中家电行业海外市场广阔,本土企业出口份额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家电企 业的能力不仅仅限于成本优势,还在于研发、供应链、制造的整体产业优势,且家电企业 正在通过海外区域建厂实现产业能力外溢,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电商方式让更多消费者 能够触达中国家电产品,弱化了品牌及渠道要求,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是中国家电企业海外 大跨步发展的契机,未来中国品牌海外发力或加速。

手机行业中,2015 年前后,在充足资金以及国内市场竞争中被验证的模式支持下,手机头 部玩家们在海外市场加快了进军步伐。以华为、小米、VIVO、OPPO 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 牌或以创新产品、或以极致性价比,主动走出本土市场,相继在东南亚、非洲、西欧、中 东欧和拉美市场站稳脚跟,占领新兴市场,实现了从渠道,商标,再到品牌的出海,有望 持续提升全球话语权。

对于 ToB 优势行业,国产替代已逐步实现,光伏玻璃、玻纤、水泥等行业规模优势明显, 企业出海顺理成章。收购和自建工厂产线成为出海主要途径,也让公司得以在海外进一步 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寻找税收优惠。同时我们认为优势制造企业(如工程机械)若加强产销 一体化并建立稳固的经销商体系,或可进一步巩固全球竞争力。 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2015-2021 年凭借我国的完善的工业供应链,以及率先布局智慧工 厂带来的成本优势,本土工程机械产品已具备出口全球的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工程机 械企业海外扩张的下一步方向及最大着力点,是经销商体系,需要达到产销一体化。我们 认为有望逐步构筑全球竞争力,在未来或将出现赶超卡特彼勒及小松的全球工程机械巨头。

优势企业出海同样面临挑战: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为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出海带来挑战。2018 年以来,中国手机品牌的海外扩张经历波折,同时,我国领跑全球的光伏玻璃和玻纤等行 业,反倾销政策时常成为出海阻碍,只能通过海外建厂等途径缓解。

弯道超车:技术/数字/能源经济迎新机遇,潜力公司超车出海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众多行业在运营能力、资本、人才队伍、技术、产业链等方面,做 了充分的积累,与此同时,在能源自主和技术自主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尝试,不过仍处于 跟随阶段。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迎来了新一波的出海机遇期,我们认为将 有更多的企业后来居上、引领全球。整体来看,有三类行业建议关注:1)技术革新行业: 软件、药用玻璃、碳纤维等材料行业正处于技术提升阶段;2)数字经济行业:海外数字经 济处于规模持续扩大阶段,电商/游戏/短视频有望超车;3)能源转型行业:全球能源替代 需求强劲,利好锂矿、电池产业链、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行业。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国内新能源企业逐步构建全球竞争优势,出海趋势明确。减碳和全球 电动化渗透率提升为新能源提供显著市场潜力。其中锂电企业通过产业链集群优势+工程师 红利加持+市场化竞争洗牌后,锂电各环节龙头逐步具备全球竞争力,并向海外市场进军; 风电企业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的能力,并且国内整机 及零部件成本较海外更低,出海已有价格优势;光伏企业已经在光伏制造端占据了产业优 势,据 CPIA 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我国光伏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呈现稳定上行的发展态 势,2021 年全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 28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9%,总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更多的行业中,欧美等成熟企业仍有明显优势,我国企业正寻求突破,期待引领全球。以 软件行业为例,在欧美产业全球化布局、技术标准制定的双重作用下,欧美软件企业在全 球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过我们认为,技术革新和产业经验积累提供重要机遇。一方面,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广,新一代架构的产品有望成为重要的突 破口;同时随着数据类型不断丰富,非结构化数据逐渐增加,能够满足大数据分析需求的 分布式数据库有望成为新的增量。另一方面,在高端制造行业,我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 产业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积累,随着国产软件产品逐步渗透,产业经验逐步沉淀,未来 与之相关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力有望逐步增强,为出海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软件厂商出 海正处于从依托成本优势到依托技术实力、产业积累的过渡期,办公软件、工业软件等特 定细分领域有望率先实现出海。

不过弯道超车过程中存在挑战:中国企业出海弯道超车不可能一帆风顺,行业本身存在波动、 贸易摩擦、部分行业尚不具备核心技术、海外成熟企业先发优势等原因,均对各自行业出海 带来挑战,我国企业需凭借自身优势,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在弯道中实现突破。

文化出海——中国元素风渐起

东方智:中国文化出海提质升级,走向全球

文化出海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虽目前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文化 产品为主,但已有诸多中国龙头企业在游戏、短视频、教育、网络文学等领域打造了成功 的出海产品及品牌竞争力。数字技术、文化底蕴、政策扶持、产业升级将持续助推文化出 海。广阔的海外市场为相关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及动力,供给高文化含量、高技 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服务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出海龙头企业前景可期。

东方美:中国制造+中国美学,国妆扬帆时

美妆提供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美妆产业链=制造“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美妆产业链 承载了其背后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制造实力与经济/社会/文化影响力。早前中国美妆扮演进口 替代的角色,但随着品质的提升和研发能力加强,国产化妆品的认可度得到提升,而中国 传统元素的开发和融合,提供了美妆特色化“走出去”的路径。花西子、SHEGLAM、Y.O.U 等先行者已在探索不同的出海模式,东方美正在走向全球:1)中国本土供应链实力增强; 2)中国式审美日益受认可;3)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跨境电商/社媒平台/出海服务商等); 4)政策支持为品牌出海保驾护航。

东方味:制造、味道、文化三维并进

中国作为食饮大国,美食酒饮种类繁多。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乘着电商、社媒、 物流与支付的便利,中国食饮、东方味道正走向世界。大国崛起和文化自信构建出海底层支 撑,出海进程看,制造出海>味道出海>文化出海。1)酵母/食品添加剂等通用品凭借中国制 造优势出海。2)中国特色口味出海,顺应新趋势与挖掘新需求。部分连锁餐饮(火锅)、饮 料(蜜雪冰城/元气森林)、特色食品(老干妈/瓜子)等中国味道已走向世界。3)中国文化赋 能消费出海。食饮出海伴随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独特且具记忆度的口味形成差异化的产品 印象,有效抢占海外消费者心智,期待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

投资分析

出海去哪里?

我们认为,优质的出海的目的地需要有如下特点:1)充足人口。充足人口带来庞大需求,并 能够提供人口乃至工程师红利。2)文化认同/契合。文化契合或认同可显著减少摩擦成本, 促进商品销售和企业经营。3)良好基础设施。优质的基础设施(包括而不限于通信、交通、 金融等)有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销售效率。4)适宜政策。当地政府的支持能够提供便 利的营商环境。RECP 等区域协议和地方支持政策有助于外贸交易和外商经营。5)内生增长。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同 步成长。6)互补产业结构。有利于将自身优势产业与当地形成互补,输出成熟经验与模式。 6)互通语言。英文、法语、西班牙语等世界语言和中文的普及有助降低沟通成本。

出海第一站,东南亚和中东。1)东南亚是全球增长较快、潜力较大的市场之一。东南亚人 口基数庞大且背靠年轻客群。据世界银行,2021 年东南亚拥有 6.5 亿人口,其中主要六国 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合计 5.9 亿人口;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 和越南四国的 35 岁以下居民占比超 50%(We Are Social/2021);东南亚 2021 年约有 4.4 亿互联网用户,其中至少网购一次的用户占比达 80%(贝恩/2021);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在 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靠前、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靠前。2)中东是另一个发展迅速,潜力充 足的市场。据世界银行,2021 年中东和北非坐拥 4.7 亿人口,人口增长率达 17.1‰,消费 潜力足,同样,其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靠前、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靠前。

出海第二站,非洲和拉美。1)拉美人口充足,是电商增长速度较快的市场之一。据世界银 行,2021 年拉美地区人口达 6.57 亿人,消费能力旺盛。据 eMarket 预测,2022 年拉丁美 洲电商市场同比增速达 20.4%,仅次于东南亚的 20.6%,背后是较高的电商渗透率与庞大 的电商消费群体。2)非洲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潜力较大。据世界银 行,2021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达 6.57 亿人。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信、物流 等基础设施较薄弱。但近年随着一带一路等合作的推进和部分国家的改革发展,非洲已取 得较大发展(如撒哈拉非洲以南非洲互联网用户比例从 2005 年的 2.0%快速提升至 2020 年的 30.0%),蓝海市场等待开拓。

谁能胜出?

配套出海:接地气、先发、创新的公司在相互成就中更具优势 在全球数字经济化进程中,作为配套基础设施的电商、金融、物流,和其他行业一并出海, 并相互成就,我们认为,接地气、先发、创新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大机会:1)跨境电商企 业基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通过本土化、成立独立站、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打入市场。2) 物流行业依靠直接和中国卖家或电商平台合作,有望夺取全球供应链话语权,在保障供应 链稳定、安全的同时,可以覆盖更大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本土货代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赛道里,我们看好具备 “干”“仓”“配”全链路能力的企业,跨境电商物流和快递赛道我 们看好先发完成网络搭建的公司。3)金融领域出海亮点频出,既有传统领域的资本和业务 出海,也有新兴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输出。关注已跻身全球前列的航空租赁领域、优势突出 未来空间较大的支付领域、向“一带一路”方向转变布局的银行、和迈入创利阶段的券商。

制造出海:“夕阳产业”亦有机会在出海领域孕育独角兽

制造业沿低成本方向迁移,全球疫情扰动凸显传统模式(全球化分工+低库存+及时生产) 的脆弱性,贸易摩擦,三因素催化制造出海、全球多地设厂。我们在部分行业已经看到出 海龙头企业形成了“资本开支-利润-研产销”提升的良性循环。当前,部分企业海外工厂运 营尚处爬坡期,而成熟海外工厂的运营效率可观。我们认为,各行业的出海龙头企业,有 望受益于海外规模扩大与经营效率提升带来的业绩增长,尤其是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的轮 胎行业与出海获得更多订单的建筑行业。

产品出海:传统优势行业顺势而为、弯道超车行业逆袭追赶

我国已磨练出一众领先的行业与公司,可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为维持高速发展态势,借 跨国贸易的新渠道和新模式,实现产品卖全球。ToC 行业中,建议关注新能源车、手机和 家电等行业,这些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的公司,有望在全球范围继续引领行业,实现品牌 力的提升;ToB 行业中,建议关注光伏玻璃、玻纤、工程机械、水泥等行业,国产替代完 成后,全球竞争力已较为突出,向海外扩张顺理成章。技术革新、数字经济和能源转型等 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弯道超车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三类行业:1)技术革新行业:软件、药 用玻璃、碳纤维等材料行业正处于技术提升阶段,技术突破有助于追赶海外领先企业;2) 数字经济行业:海外数字经济处于规模持续扩大阶段,叠加我国政策加持,电商/游戏/短视 频有望引领消费互联网赛道;3)能源转型行业:锂矿、电池产业链、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 产业链行业出海趋势较为明确。

文化出海:内外兼修、软硬实力兼备的企业率先打开局面

中国不但文化底蕴深厚,还在数字技术、产业升级的大变革下,不断推陈出新,部分行业 已经开启文化出海之路。广阔的海外市场为相关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及动力,我 们认为,有能力提供高文化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具备核心竞争力,出海前景可期:游戏、短视频、教育、网络文学等龙头企业;融合中国 传统元素开发产品的国产化妆品公司;凭借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通用食品企业、具备中 国特色口味和特色故事的酒饮食品企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