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制造业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路径研究 越南和印度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替代影响试析

1.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短期关注越南,长期关注印度,但均难对中国形成替代

越南: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在电子设备制造和纺织鞋类与我国存在竞争

90 年代以来,越南经济实现腾飞,发展阶段约相当于中国 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与 中国的发展路径相似,当代越南经济转折点始于 1986 年革新开放政策。2021 年越南实 现 GDP3662 亿美元,约是 1990 年的 45 倍;实现人均 GDP 约 3700 美元,约是 1990 年 的 39 倍。从人均 GDP 上看,越南与中国 21 世纪初相似。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约占 GDP 的 20%,与中国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相似。

外资流入带动越南进出口增长及产业升级趋势。越南于1995年加入东盟,特别是2007 年加入世贸组织,2020 年加入 RCEP 以来,外资投入和产业转移助力经济迅速起飞。截 止 2021 年底,越南共吸引外资约 4000 亿美元,投资项目约 3.5 万个。2021 年越南进出 口双双突破 3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和 26.5%,相比于 1990 年分别提高了 120 和 140 倍。整体来看,越南在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方面体现出以下特点:

1)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部门,外向型经济十分明显。1990 年以来,越南超 60%的项目和超一半的外资流入制造业,同时,外商投资越南外销部门资金占比不断走高, 近十年占比一度超过 70%。越南经济形成了典型的“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出口成品”的出 口加工型经济发展道路。越南出口商品集中度高,机械设备部门产品占比约 40%,前 30 大出口细分品类占比约 5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利用外资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升级明显。近 15 年投资占越南 GDP 的比重持续维 持在 30-40%之间。同时,越南制成品占比飞速上升,目前与中国 90 年代中后期接近。中 高端制成品占比亦提升较快,2016 年首次超过 50%,与中国 21 世纪初期相似,显示出增 量资金产出比持续攀升,制造业明显驱动产业升级的趋势。整体来看,越南的出口发展道 路与中国十分相似,均通过“原材料-初级品-中高端制成品”出口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3)中国等 RCEP 成员国与越南经贸往来明显更加密切。截止 2021 年底,来越投资 主要资金来源地为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维京群岛和中国大陆,合 计占比超过 3/4。尽管美国等近来年亦通过外商投资、拉新框架等方式加大对越南等东南 亚国家的影响力,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 RCEP 框架下的域内国家对越南经济影响明显更大, 经贸脱钩极不现实。以中越贸易为例,中间品出口约占中国对越南出口的 30-40%,同时, 源自中间品金额占越南中间品进口总金额的约一半左右,显示出越南逐渐成为了中国产业 链下游国,进口半成品并加工至成品出口欧美消费国,形成了“进口中国原料、技术、设 备或半成品-加工制造-出口欧美消费国”的贸易模式。

4)对外依存度高。越南经济明显严重依赖外贸驱动,2021 年越南进出口总额是本国 GDP 的 1.85 倍,持续位于全球前 10 名行列,远高于东南亚及全球平均水平,贸易依存 度过高可能会影响越南经济的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双轮驱动明显,电子设备及纺织鞋类为越南最主要出口产品。目前,越南出口呈现出 “三分天下”的局面。1)电子机械类产品占比接近一半。电子设备产品是越南最主要出 口产品,占比约 40%。未来随着越南更多承接该类产品产业转移,预计这一类产品占比 可能还要增加;2)服装鞋帽及家具占比约 20%。纺织及鞋类产品是越南第二大出口产品 类别,目前占比约 15%。上述两类产品为越南出口的两大主要抓手,是越南出口政策中重 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门类;3)初级原料及其他制造业门类占比约 1/3。该类产品占比逐渐 下降,随着越南未来产业政策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占比可能继续下降。

电子产品零部件、运动鞋及纺织服装和热带农业为越南主要优势出口单品。从越南出 口单品 TOP30 词云中可以看出,越南目前的优势单品主要集中在电脑、手机、固定电话、 电视、打印机、传真机等消费电子零部件、运动鞋、塑料鞋等鞋类产品、棉衫、纺织衫等 服装产品以及热带鱼、咖啡、大米等热带农业产品。具体说来:

电子产品方面,以手机为例。结合 Counterpoint 最新数据,中国手机产量在全球 中的占比由 2016 年的 75%逐年下降至 2021 年的 67.4%,而越南和印度 占比却明显上升。越南近几年受到不少全球手机等电子设备大厂青睐,吸引到众 多厂商投资设厂生产零部件。以三星(SAMSUNG)为例,自离开中国市场后, 三星便“重仓”越南及印度,对越投资是同类企业之最,这也是韩国一直是越南 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的主要原因。此外,LG(亦为韩企)、佳能、富士康等 亦是投资越南的主要厂商。

服装鞋类产品方面,以运动鞋为例。运动鞋为越南纺织鞋类产业最大出口单品类, 耐克(NIKE)是该类产品对越主要投资企业。根据耐克公司年报数据,2021 年 旗下鞋子及服饰产品中的 51%和 30%均产自越南。上述两大品类越南占比均于 2009 年和 2020 年超越中国,并均成为耐克最大海外产地。

中越出口结构相似,竞争不可避免,家具类产品可能是下一个竞争门类产品。比较中 越两国出口结构不难发现,中越两国主要出口门类高度相似,机械电子及 纺织服装均是两国重点出口产品。同时,越南木质家具产业近几年亦发展迅速,2020 年 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木质家具来源国,尽管中国于 2021 年反超,但是两国在全球份 额已经旗鼓相当。结合越南出口结构、越南出口产业政策以及现状,我们认为家具类产品 可能是下一个出口替代产业。

印度:比较优势差异较大,预计短期内对我国出口替代作用不明显

印度近三十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印度与中国同为金砖国家,随着 1991 年后推行市 场化改革,发展速度较快。2021 年印度 GDP 首次突破 3 万亿美元,达到 3.08 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 8.1%。横向对比,印度经济规模位于全球第六,约是我国的 17.4%。纵向对比, 2021 年印度经济规模约是其 1990 年的 9.6 倍。

印度工业生产能力与我国有较大差距,“印度制造”战略落地后宏观层面效果并不太 明显。不论从体量规模,还是从贡献增速来看,印度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印两国工业 生产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从规模上看,2020 年印度实现工业增加值 6257 亿美元,从体量 上来看略高于广东省;从 GDP 贡献看,2020 年印度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约 23.5%, 远低于我国的 37.8%;从增速看,印度 2011-2020 十年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仅 3.8%, 远低于我国的 6.5%。2014 年印度总统莫迪宣布实施印度制造战略,要求将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从 15%提升至 25%。截止到目前,宏观层面效果并不明显。

从增速看,2000-2013 年印度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约 12%,而 14-20 年年平均增速仅 3%;从规模看,2014 年后广东省工业增加值逐渐追上印度,差距不断缩小;从结构上看,2014 年后印度第二 产业占比逐渐下降,2020年不足24%。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增反降,2021年尚不足15%。 从行业角度看,该战略有一定成果,印度在信息产业吸引外资占比增加,消费电子产品出 口增长迅速。

消费电子产业未来可能在印度制造业占比中上升。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该产业是“印 度制造”战略的重点发展产业。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力图打造手机制造上下游产业,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随后包括 苹果、OPPO、VIVO、传音等手机厂商均在印度投资设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相比于越南仅生产部分零部件, 印度的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整机生产的能力。以苹果手机为例,在苹果公司全 球 200 家供应商中,尽管中国在其供应链中重要性仍在上升,但印度供应商数量上升亦较 快,达到 9 家。同时,2020 年印度能够承接最新款 iPhone13 苹果手机的组装工作。这 也是印度 2016-2021 年整机出货量占比迅速提高的原因。但是,以小米为代表的 中企受地缘政治摩擦影响频繁遭受到歧视性政策、行政处罚及司法调查,反映出印度政策 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印度制造业的发展。

印度近几年外资流入增长迅速,但出口规模与自身经济规模并不相配。外资投入方面, 从规模看,2021 年,印度实际吸引外资约 8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6%。2020 年中国吸 引外资金额是印度的 1.8 倍,但考虑到两国 GDP 规模差距,该规模并不逊色。从增速看, 2006 年后,印度吸引外资增速明显加快,不容忽视。出口方面,印度进出口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明显较低,进出口体量亦与经济规模不相配。近年来印度 GDP 持续位居第 6-7 位 左右,但出口规模却经常位于十名开外,显示出其经济贸易依存度低的特点。整体来看, 印度外资流入及外贸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印度与西方国家经贸往来密切,我国对印投资份额较少。西方国家一直是印度吸 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国。毛里求斯为印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长期占比约 30%。主要原因为 企业避税。除此之外,近些年美国对印投资占比上升,这与印度给予美国的投资优惠政策 有关。中国对印投资过少,2018 年达到峰值时,仅占印度总外资投入的 0.5%。发达国家 加大对印度的投资以及中印发生的地缘政治冲突明显影响到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热情。近 几年我国对印投资明显下降;外贸方面同样较为平淡。美国、中国、阿联酋常年为印度前三大商品出口地,三国合计占比约 30%。美国为印度商品第一大出口国,近年占比约 16% 左右。尽管近几年中印经贸往来逐渐密切,2020 年中国超越阿联酋,成为印度第二大商 品出口国,但是比重仍不到 7%,规模约 200 亿美元。

2)对华贸易逆差明显,印度经贸与欧美国家关系更加密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印度 商工部的数据,中国是印度第一大商品进口国,2020 年约占印度总进口的 17.3%。2020 年印度对华出口总额约为 209.8 亿美元,不及进口的 1/3(约 667 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逆 差易成为印度发动对华贸易摩擦事件的导火索。此外,印度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东 盟国家贸易逆差亦十分明显,这也可能是印度停止 RCEP 谈判的原因。莫迪政府为化解该 问题,对外贸易持续“向西看”,与欧美国家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化学化工、珠宝首饰、贵金属、油气资源、交通运输设备、特色农产品为印度出口的 比较优势品类。结合印度出口品类 TOP30 词云图可知,印度目前出口主要单品为以石油 为代表的油气资源,以抗生素、药物为代表的医药化学产品,以贵金属首饰、加工钻石为 代表的贵金属加工产品,以摩托车、燃气涡轮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产品和以小麦、大 米、牛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等类别。大量产品尚属资源品,高端制造较少。比较中印两 国商品出口结构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出口结构差异较大。

相比于货物贸易,印度服务贸易可圈可点。服务贸易在印度外贸中占比较高,是印度 重要的 GDP 来源。中印 GDP 相差 5 倍,但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仅是印度的 2 倍。近几年印 度实现服务贸易金额位于 3000 亿美元左右,约占印度 GDP 的 12%,明显高于中国。除 此之外,印度服务贸易一直实现顺差,并且顺差规模一直扩大,2020 年达 871 亿美元。 与此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则明显逆差,结合世界银行数据,逆差最大时超过 2500 亿美元, 直到近一两年逆差扩大的趋势才逐渐逆转。

以信息产业为例,中国更擅长硬件制造,印度软件服务占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是印 度最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类别,约占印度服务出口的一半。与之相比,我国软件服务业出 口规模较小,国际影响力较弱。耿溪谣,胡洋(2022)结合价值链视角对中印两国信息 产业给出研判,认为中国主要依靠“硬件”制造,而印度侧重“软件”服务。这与两国不 同的发展道路直接相关。整体来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依托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有望实现信 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更能拓宽软件服务业的进步空间。

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制造业冲击不改中国制造业大国基础和产业升级趋势

我们结合目前形势以及国别产业研究领域基本框架认为,中国与越南和印度为代表的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因素

回首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综合优势突出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核心原因。在上 述八大核心竞争要素方面,我国无明显短板。一方面,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我国充分 发挥自身市场规模和人力成本的优势。利用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以及巨大的生产规模摊薄 成本,并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做大做强市场规模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在这一过程中, 我国用市场换技术、用空间换时间,逐渐完善产业集群、深化外资合作、突破技术迭代、 积累资本存量、实现产业升级、倒逼国内改革;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我国出台优惠 政策,积极发挥在公共治理、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市场规模、人才质量、科技水平、产 业集群、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巨大优势,努力降低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实现在华投资 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总成本较低、回报率高的目标,从而在全球脱颖而出。

未来影响我国制造业转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逆全球化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地缘政 治及国际贸易摩擦和别国的支持政策。以当下为节点看,未来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和出口替 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冠疫情可能加速逆全球化趋势。新冠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增加了对产业链安 全的忧患意识和重构意愿。而俄乌冲突爆发后,初级资源品的短缺、全球供应链受阻、难 民潮等地缘政治问题可能会激化区域矛盾。而主要大国间关系的对立,逐渐升级的制裁政 策,部分经济、政治、贸易、外交等国际组织有待商榷的非中立立场,都会让各国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全球化系统性的不确定性因素,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加速。尽管成本可能 上升,各国出于自身安全问题的考虑仍会回迁或扶持本国相关产业,影响我国制造业产品 出口份额。

2)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结合 Statista 数据,2020 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时薪为 6.5 美元,而越南仅 2.99 美元,约是中国的 46%。 尽管我国劳工成本相对发达国家仍有优势,但相对发展中国家优势丧失明显。展望未来,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亦是不争的事实。明显升高的劳动力成本劣势尤其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显露出来。

3)地缘政治及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与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对我国制造业影响主 要体现在关税和行政命令方面。关税方面,美国 301 关税法案连续四批的关税加征在各类 产品中平均覆盖 74%的出口产品,其中不乏电器设备、机械、纺织服装等中国重点出口类 别产品。相关影响可能已经显现出来。行政命令方面,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由于地缘政治 问题,为达到政治目的不惜牺牲一部分制造业成本,针对我国个别产品出口直接叫停或设 置配额,对某细分品类的出口会产生较大影响。

4)别国的产业政策。不可否认,制造业是全球众多国家争夺的对象。以印度为例,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印度莫迪政府随即出台了“自力更生”计划,并借此机会持续 推进自 2014 年上台以来便展开的土地、劳动法、税收、外资管理改革。相关政策一定程 度上触及到了印度发展道路上的顽疾,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彻底改变现 状仍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会动摇,产业升级基础明显。 我国进一步参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和产业升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资本存量助力产业升级。依靠长期的投资积累,中国目前的资本存量位居全球第 一,这一巨大优势便于帮助中国将所剩无几的人口红利转变为基建红利,便于做大做强产 业链以及产业升级。做强产业链是制造业升级和高端制造转入的最核心竞争力。

2)较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我国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因素。2014 年开 始的商事制度改革明显提高了我国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尤其是在简政放权、企业准入、创 新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 2020 年世界银行对全球国家和 地区营商环境得分排名中,我国首次入围营商环境 40 强,位列第 31 位。相比较其他发 展中国家落后的基础设施、腐败的政企关系、频繁变动的政策规章、抗风险能力低的产业 链基础、落后的公共治理能力,我国在该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消化成本上涨的劣势。

3)完备的产业链优势。经历 40 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奠定自身全球制造业第一大 国的地位。我国制造业产值稳居全球第一,并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 30%。整体来看,中国 产业链具有“门类全、规模大、配套完备”的特点,并且普遍位于世界前列,部分细分产 业世界领先。完备的产业链优势提高了我国抗风险能力,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巨大支撑。

4)优质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无疑是中国另一大优势。中国在教育投入、受教育人 数、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水平人才规模、工作时长、单位劳动效率、科研产出 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部分指标全球顶尖。完备的工业化人才规模和梯队建设是 中国保持制造业全产业链并角逐中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越南:劳动力成本低是越南制造业的核心优势,窗口期可能还有约 10 年左右。结合 中越最低工资反映出来的劳工成本和工资增长斜率可知,越南目前工资水平约相当于 2010 年中国同期水平。同时应当注意越南工资成本增长斜率并不低。按照中国出现产业转移的 时间点和劳工成本计算,越南在 2030 年左右可能亦会面临相同问题,人口红利区间可能 还将持续约 10 年左右。预计 2030 年左右,纺织服装以及电子设备生产等工厂可能会出现 转出越南的趋势。相比之下,印度由于人口基数大,潜力巨大,薪资增长速度不及中越, 窗口期可能更长。此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非越南独有,在东南亚、南亚、中亚、非 洲及拉丁美洲均有大量劳动力成本低、亟待发展的国家,越南制造的替代者较多。

印度:印度制造业发展要面临“历史包袱”和“未来挑战”的双重考验。印度拥有与 中国相近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更加便宜的劳动力成本、更发达的软件服务行业,印度 具备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潜力,但是印度制造的发展道路亦有很多阻碍,具体说来: 1)现实来看,印度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营商环境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印度 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历史欠账”较多。土地、宗教、央地关系、教育、全国统一大市场 方面均有不少阻力。仅以劳动参与率为例,与中国不同的是,尽管印度 15-64 岁人口占比 仍在不断增长,但是劳动参与率却远不及我国,这背后便是教育、宗教等因素综合反映的 结果。

2)展望未来,机器换人可能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及机器 人产业的发展,未来大量来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基础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替代。结合彭博、 埃森哲及福布斯的预测,相对于 2016 年,2030 年全球将有约 800 万个就业岗位被机器替 代,其中中国和印度各占 236 万和 120 万个。相对于人工,机器人具备危险系数低、出 错概率小、成本低、流动性低的特征。结合印度人口规模仍在快速上涨、教育普及率及科 技水平仍较为有限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制造业转移将会变得愈发困难,进一步影响其经济 转型。

局部疫情冲击及前景:中越会以合作共赢为主;而中印可能以竞争为主

短期来看,受本轮局部疫情冲击影响,越南对我国出口替代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纺 织鞋类、木质家具及配饰类方面。我们采用 2022 年 Q1 相对于 2021 年 Q4 中国和越南两 国对美出口商品金额环比数据考察本轮疫情影响的具体出口行业。由于同样受到春节等节 日影响,越南出口与中国出口全年数据同样存在“前低后高”的特征。在此前提下,如若 中越在某品类均是美国的主要供给国,且该品类 2022 年 Q1 越南出口环比大幅增加,同 时伴随中国出口环比增幅较小甚至明显下降的特征,可以看作是越南对我国出口订单替代 的重点领域。结合各细分品类可以发现,今年一季度以来,越南在电子电器、纺织鞋类以 及木质家具及配饰等领域拿到了更多的出口订单,对我国出口形成了明显的替代作用。在 海关总署公布的 4 月出口降幅较大产业名单中,上述行业亦赫然在列。

本轮疫情期间,印度对我国出口替代不明显。从对美出口数据看,印度对我国出口替 代并不明显,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1)体量以及比较优势领域不同。贵金 属加工以及化学药品领域是印度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这些领域与我国优势出口门类重合 度低,且印度在贵金属加工方面面临南非、巴西、智利等国的竞争,在化学药品领域又面 临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的竞争,对美出口体量有限;2)制造业竞争力一般。近两年印度 在机械、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方面制造业竞争力增强有目共睹,但纺织服装及电子电器领 域在体量和规模方面尚不能与中越相较,机械制造方面又面临中国、欧洲、日韩甚至泰国 多国的残酷竞争,体量和技术方面均无明显特色。整体来看,在本次疫情期间印度对我国 出口替代并不明显,机械部件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口替代现象。

疫情后:预计今年越南等其他国家出口替代对我国出口增长的拖累有限

从宏观层面看,预计今年越南出口替代对我国出口的拖累作用影响有限。我们认为产 业转移是缓慢渐进的过程,疫情防控政策并不是产业链外迁的主导因素。同时,以中国的 经济和外贸体量很难出现完全的替代者。短期来看,特定的时间段内,越南和中国的出口 增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例如 2020 年初中国疫情阶段、2021 年三季度越 南疫情阶段。预计随着 6 月我国局部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转好,复产复工进程不断加快,全 国供应链逐渐回稳将会带动出口订单回归,实现出口增速的触底反弹。因此年内尽管受局 部疫情影响,对出口代替问题对年内出口的拖累无需过度担心。 长期来看,受贸易摩擦以及国内产业升级等影响,部分环节或主动迁出。未来 5-10 年,以消费电子和纺织鞋类为代表的制造业加工环节可能主动迁出我国。

中越贸易:相互需求、相互合作更为重要 从贸易依存度看,中越相互需要,扶持与共。中越两国同为 RCEP 框架下的重要成员 国,相互间的贸易以及投资互惠互利。从贸易关系来看,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也是越南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家。2020 年越南总进口金额 2624 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进口 为 842 亿美元,占比 32%。因此中越更多是相互需要、相互合作,而非相互替代的状态。

就产业合作而言,中越两国位于同一条产业链上,高度相关。从两国的贸易产品结构 可以看出,机械电子及纺织品无可争议的占据两国出口的绝大部分,相关产业转移一定程 度上驱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越南的发展为我国相关产业升级和出口增量带来新机遇, 具体说来:

1)人才和技术流出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大量中国企业 在越投资设厂带动中国熟练技术工人及中企标准出海,明显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2021 年越南进口我国商品中,七成均为机械电子类产品,远高于该类商品在出口 我国商品总金额中的占比亦显示出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走出去对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

2) 制造业转移有利于倒逼相关部门产业升级。以运动鞋服市场为例。纺织服装行业 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如若仅与越南就生产加工环节竞争恐难完全发挥出我国优势。 近年来我国运动鞋服市场呈现出市场集中度高、国产品牌崛起的特征。国产运动鞋服龙头 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在产业链中逐步跃升并掌握供应链价值高点,依靠智能制造和核心技术 在与世界龙头公司的竞争中提升品牌价值,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

3)转出口贸易规避贸易摩擦。以光伏产业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 6 月 6 日声明,白 宫计划豁免 2 年东南亚 4 国光伏进口关税,这背后反映了美国光伏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 依赖,亦是抑制通胀的应对措施。事实上,自 2017 年贸易战以来,东南亚便成为中国商 品出口的中转站,缓解了中国因贸易摩擦带来的出口问题。越南自中国进口的中间品金额 及占比不断攀升就是直接证据。

就产业竞争而言,下一个可能的出口替代行业为家具领域。结合越南产业结构以及上 述分析趋势,目前产业转移和出口替代的行业将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纺织鞋类和木质家 具领域。结合越南人口规模以及经济体量,抓住三个产业的发展红利期可能能够帮助越南 实现产业升级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但预计不会对我国造成系统性冲击,因此对我 国制造业要坚定大国自信。

中印贸易:短期内无忧,中长期要持续关注印度制造的发展进程

短期内印度对中国制造和出口替代影响预计不大,但中长期来看应持续关注印度制造 的发展进程。结合上文对印度制造业的分析,整体来看,预计未来几年内印度对我国的出 口替代作用并不大,未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可能会出现制造业转移的现象。但是将视角拉长, 印度具备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潜质。未来印度经济可能还将持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随着经 济体量不断扩大,印度需要支撑其经济体量的制造业门类可能越多,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可 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其发展动向。

2.政策应对分析:扩大对外开放深度、改善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 RCEP、“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拓宽对外开放深度和高度

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同时应注意减少海外投资对国内的挤出效应。结合 GVC 价值量 以及我国出口结构数据,近年来我国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1)贸易参与稳定。在经历了 90 年代和 20 年代初的高增长后,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全球参与度持续保持稳定,想 要再现 90 年代贸易参与度大幅提高的情景已不现实;2)分工渐趋上游。2000 年后我国 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向上游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意味着处于我国产业链下游的国家越来 越多,他们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大;3)贸易伙伴渐趋多元。纵观 2000 年以 来我国出口伙伴结构可以发现,欧盟和东盟的占比快速上升。2022 年前 4 个月,东盟成 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以拉丁美洲和非洲为代表的新贸易伙伴占比亦逐渐上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分工渐趋上游,我国与亚非拉贸易及投资将会持续升温,扩大对 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势在必行。此外,在海外市场应注意与国内差异化布局,降低对国内挤 出效应。

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政策

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破产处理等涉企全 生命周期管理体系。2014 年我国开启商事制度改革后,我国在企业准入、主体登记等方 面取得长足进步,市场主体明显增多,激烈竞争在所难免。接下来要针对公平竞争、产 权登记、公示、担保以及破产退出市场等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构建好涉企全生命周期管理 体系。

利用金融科技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平台和动产担保平台,解决金融机构 “惜贷”问题。结合营商环境各分项看,“贷款难”仍是主要问题并且明显制约到我国营 商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20 年,在其他二级指标均明显进步的同时,“获得信贷”指 标得分没有变化,排名反而下降了 18 位,仅位居全球第 80 名。

究其原因,信息不对称一 直是影响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原因。尽管不同涉企部门及金 融机构掌握企业“三张表”以外的众多数据,但信息壁垒高、数据孤岛的现象亟待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金融科技并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政府应当汇集掌握涉 企数据的各部门,建立汇集涉企经营、动产估值、担保、企业信用记录等企业信息平台,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利用金融科技综合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建模、评估、 得分,充分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解决“贷款难”问题。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宜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稳定市场主体。5月19日,国务院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同时,5月底,中央已经出台包括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在内的33 条措施,旨在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说来包括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留抵退税减税、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等政策。随着6月局部疫情的逐步缓和,政策的落地更具条件,预计经济将进入改善通道。(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